Sunday, August 2, 2015

4千存76年退还5千●存户后裔不满中国银行算法

这是一个可悲的故事,警惕了我自己。在银行要关闭的时候要马上把钱取出来。虽然在这个年代应该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了,不过其实现在的风险更多,我们需要更加的小心。








祖父76年前把4千圆存入中国银行当定期存款,后来发生战乱,辗转间没有处理,直到近年后人欲提出定存,银行方面结算下,只退还5千余人民幣,还得飞往中国办理手续领款。

存户后人认为,如果以每年6.6%定存平均利率计算,76年后定存加利息应该是44万9千零87圆,不应只有5千余人民幣。

指利加利应退还45万

这笔定存是森州知知港已故的何南辉老先生,临终前叮嘱后裔必须追回的存款。

存户展示的定存单据阐明,存款为4千圆“国幣”(相信是中国民国政府发行货幣),利率为6.6%。
当年可购数十英亩胶园

虽然“国幣”已不再流通,但根据当时货幣的面值,4千圆在76年前,是一笔为数不少的財富,粗略估计足以买下数十英亩的橡胶园。

不过,隨著中华民国撤守台湾及新中国的成立,“国幣”兑换人民幣的真正价值,则不得而知。

何南辉当初从中国南下到森州武来岸经营开荒工作,由於勤奋节俭,购买了不少田產,为了让儿子何汉釗(90岁)毕业后能到中国唸书,他在1939年把所有家当变卖,並把4千圆存入芙蓉的中国银行分行作为定存。

中国银行因战乱撤资

岂料,马来亚两年后因为日侵而沦陷,中国银行分行在马来亚撤资,何汉釗也无法赴中国求学,因此这笔存款一直存放在银行,从未领出。

在1958年,何南辉透过朋友查获该笔存款依然有效,並转至新加坡的中国银行分行。

何南辉在1966年逝世时,交代儿子何汉釗必须要討回这笔存款,毕竟,这笔存款是他当年的全副家当,碍於当时通讯不发达,而且中国与大马政府过后陷入“断交期”,让何汉釗一直无法索取存款。

直到2001年,中国银行在吉隆坡复办,何汉釗与儿子何国祥,重新向中国银行提出取款要求,並要求一併计算76年来累积的利息。

岂料在2004年,中国银行回应指存款已存放在中国广东省的中国银行,经过核算,存款本金加上利息共是5千129零70分人民幣,而且必须亲赴中国领取。

何国祥:赴华领钱还倒贴

何汉釗的儿子何国祥指出,11年前中国银行回函指只能索回5千人民幣,让他觉得很不公平,毕竟爷爷(何南辉)毕生家当4千圆存放银行已有76年,不可能只得5千人民幣。

他说,为了向中国银行追討存款,他交由律师整理文件,而且多次往返吉隆坡,这些年来的花费也已超过5千人民幣(折合马幣约3千令吉)。

“之前,我们已花了数千令吉,现在还要我们去中国领取存款,算起来还要倒贴,因去中国的机票及住宿都是一笔开销。”

大马分行称无权处理

星洲日报记者向中国银行大马分行查询,有关职员指出,这是战前的存款,而大马分行则在2001年才復办,因此大马的分行並没有权力处理,投诉者应该向中国银行总部查询。

森州民政党主席钟伟兴则指出,他会尽力协助事主爭取应得的权益,包括向中国银行方面交涉。

何汉釗:父盼“连本带利”追討

住在森州知知港的何汉釗告诉星洲日报,“当年2分钱可买到一碗足料的午餐,主管阶级的工资一个月也仅是15圆,可想而知,当时的4千圆的价值是多么的大。”他说,当年,他在武来岸就读五年级,父亲希望他在毕业后能到中国深造,才变卖家当,把钱存入中国银行。

取回存款是已故父亲的遗愿,毕竟这笔4千圆是当年父亲全部身家,也希望在有生之年能够“连本带利”追討回存款。

他说,日军投降后,中国银行分行撤离马来亚,他也不知道如何取款,只是在1958年通过朋友协助,与新加坡中国银行分行书信来往,才证实存款依然存放在中国银行。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